雷火电竞(中国)平台网站

雷火电竞

咨询热线

13298323885

Classification

雷火动态

13298323885
传真:13298323885
手机:13298323885
邮箱:admin@niukid.cn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科路25号院2号楼18层1807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雷火动态 > 雷火新闻

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雷火电竞例6篇

发布时间:2024-06-28 10:09:11 丨 浏览次数:512

  雷火电竞平台 雷火电竞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技术推广方案范雷火电竞例6篇(图1)

  为拿下美国医疗信息化190亿美元的大单,Google推出Google Wave来部署医疗信息化。Google Wave诞生于2009年5月Google I/O大会,以其创新的技术,一度被称为“新Web时代的实时沟通平台”。

  Google Wave是Google推出的信息分享、协作、发布平台,是一个实时交互的交流及协作在线工具,它包括Email、IM、维基、社交网络、项目管理等。Google Wave还开放了免费API,使得其他应用开发公司可以将自己的开发成果轻松地自行整合到Google Wave中去。简而言之,Google Wave相当于当时网络技术的整合体。但是Google Wave最后失败了。这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是一个典型案例,可操作性差、不兼容以及用户迁移困难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为,Google Wave操作复杂,界面与以往界面不同,与当初浏览器技术不兼容,大量用户抱怨不懂怎么用,开发团队拖了将近一年才为Wave提供了6种模板,以操作向导的方式告诉用户可以怎么用。同时,Google Wave缺乏与其他产品的整合,另一方面违反用户使用习惯。用户已经习惯于应用Email以及IM进行沟通,如果要应用Google Wave,则需要说服用户以平滑的方式替换已有的广受支持的在线通信技术。对于一个定位在沟通、协作工具的产品,“网络效应”是推广时的首要考虑,而Google Wave大部分拿到邀请码的用户,都只是新鲜了几天,就不再上来了。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好友、团队成员都不在Wave上,甚至即使有资格帮他们申请邀请码都非常困难。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医疗信息化建设,从Google Wave的失败中,反思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要与现有系统有效结合,促进医疗机构及民众平稳地从现有系统中迁移。

  经验一:避免华而不实,提高可操作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逐渐进入医疗领域,出现了众多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各大医院也纷纷布局医疗信息化建设。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医疗信息化,不至于使得医疗信息化上马后成为空置的设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不能盲目上信息化系统。同时,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厂商也需要做好产品设计,设计操作性强的系统,便于使用。

  经验二:做好顶层设计,有效对接现有系统。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软件开发商和医院大多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医疗信息系统,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性,即使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医院也存在着软件开发随意性大,开发软件难以满足日常服务需求等问题。国家卫生部门应加快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制定并尽快出台,统一建设标准,从根本上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要结合医院实际,有效对接已有医院信息系统,从整体上规划医院信息系统的病历、门诊和住院管理等模块的功能,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是提高医疗科研质量、促进医疗科研进步,为医院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保证。目前,医院档案工作已打破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各门类档案分开管理的模式,向着适合于医院整体宏观管理、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从原来行政档案管理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主要以科技成果档案、科技课题档案管理综合的模式,这一管理模式提高了课题的中标率,促进了医院科技成果的获得及转化,为医院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医院医疗科技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1.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要统一。医院要做好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关键是要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互相协作,克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后思想和传统观念,使各级领导、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真正认识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保证和促进医院科技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何合理利用科技档案信息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科技档案真实地记录、储存着各项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书、科技成果签订证书、计划任务书,技术总结报告、合同书、课题项目评审意见书、评审报告、实验记录、经费使用、性能检测报告以及标准等有关学术活动的全部过程,因此,成为科研成果鉴定和申报乃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档案人员要针对医学研究和科研人员的需要,设置不同专题,筛选、编辑医务人员的科研成果、医学论文及资料,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和医疗业务发展动向,为医务人员科研活动提供指导。近年来,各级医院特别是各大中型医院在“科研兴医,科教兴院”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科技档案,将科研计划管理与科研计划档案管理相结合,严把科技档案的质量关,使之在科研成果的鉴定申报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利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理念要创新。档案工作的创新是指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工作运行机制、档案管理与利用活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因此,医院科技档案工作的理念要创新,观念要改变,要较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和实施以来,科技档案工作正向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向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医疗科技档案工作也要坚持与时俱进,走改革与创新之路,要把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观念真正落实到医疗科技档案实际工作中,做好平时科技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常做常新。同时要把医疗科技档案工作当做一门学问,研究它、认识它、探讨它,以寻找其科学规律,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工作方法,使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重点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利用服务多少转变为医院前沿科学发展需要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拓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域,以求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获得实际效益和最高利用价值,探索一条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从而推动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方法要与时俱进。医院档案工作的许多传统做法和管理方法在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传统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医院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由于过去观念和管理方法的落后,必须对档案工作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进。就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而言,人们对其医疗科技成果档案的价值和认识还不到位,管理体制和管理队伍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疗科技成果档案仍然是目前医疗科技档案工作中需要加强和特别要重视的环节。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攀升,对科技档案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科技档案也越来越表现其较强的专业性和广泛的群众性。针对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对业务部门的科技活动情况不熟悉的状况,医院的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医疗科研管理部门为核心,互相协助,互相配合,分级管理,制定适合于医疗科技档案统一管理的范围和标准,尤其是医院的科技档案工作方法要更新,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和医疗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以克服医院原有档案室科技档案材料不足、业务不熟的缺陷。通过实践,探索在信息时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规律,开创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1.医疗科技档案收集不齐全的原因之一是多数医疗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技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技档案资料的平时积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2.医疗科技人员缺乏档案意识,以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不一定要归档,归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3.医疗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医院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技档案归档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医疗科技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4.医疗科技档案还存在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档案室设备简陋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医疗科技档案材料,已完成的科技成果、科技项目材料没有随时归档,即使是代表医院科技实力的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和部分获奖成果材料也因科研人员的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归档或缺失;有些科技项目结题后,没有提供完整的项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技术材料。由于以上原因,医疗科技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制约了医疗科技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1.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医疗科技档案归档程序。科技档案是科技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技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技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由于一项科技课题完成的时间长(有的项目往往需要几年),涉及的范围广,参加的人员多(集体完成),档案内容复杂,造成了科技档案材料形成的周期长,积累材料需跨年度进行,加之课题的进展,其形成的档案材料就会发生变化,档案材料也就难以产生连续性,易造成割裂现象。另外,申报科技成果奖有时受到科技申报制度的制约,必须由科技管理部门出具有关证明方能申报,但也有许多已结题而不报奖和暂缓报奖的成果项目就不受制度条款的约束,从而也有可能造成大量科技档案材料零散在外。为此,必须把科技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技工作与科技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医疗科技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技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医疗科技档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可根据《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科技档案积累和科技归档的各科规章制度,理顺医院档案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档案形成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共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联合体。

  2.加强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医院的科技能力和对医院医药卫生事业的突出影响力,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医院历史的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应从立项起立卷归档,然后将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分年度补充到科技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和医院档案管理部门都有重大意义。

  3.提高医疗科研人员的科技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技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医疗科技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的轨道,将会使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字化医院,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多项数字化技术引入医疗卫生领域,以实现医疗信息的科学管理、医疗设备的创新研发、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使医治过程中的各项采集、处理、保存等各项工作得到最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确的医疗服务。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医院诊疗能力的重要标志,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和推广,将会为医疗卫生领域带来更多的福祉。

  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数字化医院早已推行多时,数字化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信息管理模式,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

  医疗设备产业作为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融合了各项高科技技术,近几十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发展十分迅猛。随着B超、核磁共振设备、CT扫描仪器等仪器的研发及投入市场使用,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为美国、西欧、日本等地区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医疗界的疑难杂症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检查、处理方法。

  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才刚刚起步,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准,我国与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已经有了十分可观的改善和发展。我国的医疗设备产业自20世纪末开始逐步发展,中国人口众多,拥有的医院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可观。近几十年来,国内的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随着医疗设备研发的不断突破,国内的医疗水平也逐渐提高,再加上智能化的医手段不断发展,数字化的医疗信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数字化医院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对于系统的管理医疗设备档案、最大限度的发挥医疗设备档案资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医疗设备发展的需求,国内各地大型医院相继引进新型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诊疗服务。为了使医疗设备档案更加易于管理和检索共享,可以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相比于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电子档案可以更加充分的得到利用。实现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的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不仅要为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做好记录与管理,还要为以往的医疗设备做好系统的分类和补充记录。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数字化的研发进展也在不停地推进,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也变得日趋频繁。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数字化归档的同时,也应该督促医疗设备质量的数字化管理。对于某一医疗设备的更替、换新,理应做好准确的记录与处理,管理人员也应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保持医疗设备的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减少医疗设备的损耗和故障发生频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并使其最大化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医疗设备的维护,既需要操作人员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也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负责的后期维护管理态度。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医疗设备的维护需要进行数字化的管理。通过日常维护、按时检修、定期更换易损耗的零件等方法,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并将进行各项维护时,设备前后期的使用状态、设备维护处理的各项详细指标进行数字化归档,通过定期检查维修档案即可知道当前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

  由于各项社会原因,导致我国目前看病流程出现“挂号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现状,这种看病流程不仅耗时长、效率慢,甚至还会导致病患无法及时就医等现象。通过结合各项通讯与网络技术,建立数字化的预约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缩短各项就医流程所占用的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医院拥堵现象和私人预约的不公平现象。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为病患节省无谓的时间浪费和精力消耗,另一方面也为院方和医生减少了不必要的争端和医院管理的人力资源开支。

  无纸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是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最显著的特征。电子档案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既可以有效避免档案的丢失、记录失误等管理问题,也能促进医疗信息档案的共享、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大量减少为建立档案而耗费的纸质材料,更加低碳环保、节省开支。

  数字化的医疗平台将会趋于高度集成化。随着数字化医疗的逐步推进和发展,医疗平台数字化将会更加有利于民众的使用。极度简化就医流程,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的数字仪器、甚至通过网络平台来预约挂号、取药等;建立一个透明的医疗平台,不让恶意抢占挂号的黄牛党、票贩子有机可乘,力求为真正需要的患者服务;合理分配患者的就医时间和医生的就诊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经历耗费。医疗平台的集成化,能够使就医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等问题。

  电子病历是指将病患的就医记录记录于电子档案之中,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管理。病例作为病患在就医过程中的重要记录,记录了病患的病程、就医记录、就医结果、医嘱、用药情况、复诊情况等等,理应保证其正确性并正当保存。病患在就医后期的任何结果、反应,都应该有证可循,确保就诊医生对病患的身体状况和诊疗方案负责。另外,电子化的档案方便资源共享,病患在不同医院、不同地区的医院就诊也可以依据电子病例来查询病患的就诊经历。电子病历为病患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相信电子病历会逐渐发展普及。

  数字化医疗建设作为未来医院建设发展的新趋势,融合了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多项高科技技术,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未来的医疗建设发展,将会更加的人性化、智能化,为医患带来更多的福祉。

  [1]李劲松,张小光.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0,(02):5-7.

  [2]傅征.数字化医院建设与数字医学的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09,(01):11-14.

  2010年1月26日。为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北京市政府在医疗卫生科技领域启动了“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实施方案”。并具体分三阶段组织实施。其中第一阶段为2010—2012年、第二阶段为2013-2015年、第三阶段为2016-2020年。至今。一期工作目标已顺利完成。3年来。通过聚焦市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等相关委办局形成联动。密切合作、协同推进,以项目引导的方式集聚首都医疗卫生领域的优势资源,搭建科技支撑体系。已形成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过程的科技攻关与管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之路,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向临床转化,让科技更多地服务于民生健康。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编制历经一年多时间。针对重大疾病的筛选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的科技支撑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在征求百余名医疗卫生领域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讨论,以“四高”为标准(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科技在疾病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程度高)筛选出严重影响市民健康的“十大疾病”作为医疗卫生科技工作重点。据悉。这十大疾病(即肝炎、艾滋病、结核、禽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四类重大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宫颈癌和乳腺癌、抑郁症、慢性肾病、脊椎和骨关节病等六类重大慢性病)患病率约占疾病构成的75%以上。死亡率约占死因构成的70%以上。

  随后,为充分调动首都优势医疗机构科技力量。北京在全市范围内遴选首都十大疾病领衔专家。建立十大疾病科技支撑体系。目前。已形成12位领衔专家和80余名核心专家组成的十大疾病专家团队。以“3、5、2”模式构建了由88家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研究示范网络(每个疾病领域按3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构成研究示范网络)。实现了人才、信息、病例资源、成果等全要素整合。覆盖“科技创新、技术评价、示范推广”的全链条。为科技攻关工作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

  方案的实施使得北京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大规模疾病研究公共基础平台。其中“十大疾病临床数据库和样本库”是全国率先启动的、遵循国际标准的临床资源平台,由京1213家医科院所参与建设,目前约保存临床信息2.8万例、样本23万例,可为疾病诊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新药研发与评价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原始性创新资源、基础资源和技术支撑;“六类重大慢性病流行病学综合调查研究”是全国首次大规模同步开展的集六类慢性病为一体的流行病学数据调查工作。可科学、全面地反映北京市六大慢性病发病、死亡以及危险因素等相关状况。为首都慢性病防治规划、政策和干预策略的实施及慢性病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实施以来,十大疾病的前沿创新研究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取得了重要突破。先后筛选出以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生物芯片、结构生物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代表国际医学前沿领域的十大研究方向并组织相关研究工作。

  其中,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在世界上首个解析了NAT家族蛋白UraA的晶体结构和枯草芽孢杆菌内蛋白酶体调节亚基MecA-CIpC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2篇,其研究成果将为新型抗癌药及老年痴呆预防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靶点线索;北京大学饶毅团队分析了ToM和共情两种行为由基因控制的程度,提示基因与社会关系相互作用影响人类共情的神经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领导其团队正在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肺癌自身抗体标志谱的、用于肺癌诊断和预后的检测技术方法。对提高肺癌诊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贺勇教授研究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前期(轻度认知障碍)在全脑网络水平上功能整合的下降,其在《Biological Psychiatry》,为理解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早期辅助诊断的影像标志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升了我国认知神经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团队发现并初步验证了4个新型血液肿瘤标志物在血液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将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的通用性提高到90%以上。

  同时,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落实“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在国际医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科学家,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共培养9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7位科技新星。以及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

  2011年7月,制定并北京人健康标准——“北京人健康指引”34条,编辑出版《北京人健康指引》指导手册;2012年初,由10位院士审定、推荐,1000余位专家参与编写的《健康大百科丛书》与广大市民见面;针对北京市居民慢性病威胁。开展口腔疾病防治、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防治和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阳光长城计划等,2011年北京市18~79岁常住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到73.7%。

  一期工作开展以来。加强了成果产出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以学术水平高、惠民效果好为标准。从已形成的科技成果里评选出“十大创新型科技成果、十大惠民型科技成果”。

  肝炎领域。制定了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纤维化的诊断界值。被纳入《中国乙肝防治指南2010更新版》,为今后临床诊断乙肝纤维化提供了充实的科学依据。对乙肝药物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推动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提供了数据支撑。制定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方案。使病死率从“十五”期间的51.7%下降至27%。

  艾滋病领域,建立了中国首个大规模的MSM(男男同性恋)高危人群动态随访队列及世界最大最全面的HIV急性期感染者队列,研发了用于HIV感染的核酸集合检测方法。使检测成本从每份1000元降低至20元。采用国产抗病毒药物,优化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价廉、效优、毒副作用低的艾滋病首选治疗方案。写入2011年新版《艾滋病诊疗指南》并在全国范围推广。节省相关医疗费用上亿元。

  结核病领域。建立抗结核药物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和监测平台,参与国际多中心项目,开展氯法齐明及吩嗪类药物等治疗耐药结核病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新发突发传染病领域。世界上第一次采用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RCT)评价奥司他韦和中医药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内科学年鉴》,获得国际认同。成为“传统医药走向世界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心血管疾病领域,搭建北京急性心梗信息监测平台,获得了北京人群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基础数据。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重症冠心病外科治疗策略》共识方案。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心血管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率先报道“单导管”法和“2C3L”术式并系统建立了我国房颤导管消融的技术和方法。

  脑血管疾病领域,制定“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诊疗质量控制规范”,并成为卫生部推荐性行业标准。

  糖尿病领域,在全市36家医院进行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建立了北京市糖尿病高危人群队列,开发了生活方式管理软件,从而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规范及个体化的管理。

  慢性肾病领域。建立IgA肾病患者信息网络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全国血液透析登记系统,为国家医疗政策和保障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控制与监督提供平台。

  精神疾病领域,制定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社区康复技术并向全市16个区县进行推广,成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绩效考核指标。

  脊柱和关节病领域,制定的“脊柱外科导航技术临床规范”、“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已成为卫生部行业标准。导航技术的应用使脊柱外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精确性由41%~87%提高至97.16%。针对严重复杂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研发关键治疗技术。使其畸形矫正率由国际上48%提高到70%以上,手术水平居于国际前列。

  以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加强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技决策机制,强化科技计划的顶层设计。强调医学研究不同阶段由不同科技计划支持。实现了“基础研究一前沿技术研究一临床研究一成果推广”全链条覆盖。总体形成以“十大疾病”为重点,各研究链条有效配置、系统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科技计划项目储备库制度,实行“及时组织、及时议定、及时入库、适时启动”,形成常态化的项目组织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活动目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入点是“万里行”。

  (一)内涵建设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切实履行社会职责,充分动员媒体力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防病治病和正确择医、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二)全面梳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梳理和排查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

  (三)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对本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县卫生局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各级医疗机构做好迎接卫生部、省卫生厅、州卫生局抽查。

  (四)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在2009年“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完善适合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县卫生局成立“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县“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指导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股,负责综合协调,组织督导检查。

  医疗机构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

  “万里行”活动重在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以查促建、纠建并举,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以医疗安全教育、医疗安全检查和舆论宣传引导等多种形式,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一)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1.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各级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宣教工作,采取现场讲座、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1)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积极作用。各级医疗机构要主动协调媒体做好本单位“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2)加强舆论引导,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3)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等。

  (二)以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重点,认真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项工作。

  1.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

  (2)医疗机构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清理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3)医疗机构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2.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2)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3)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4)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监测医院要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5)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线)县人民医院要逐步创造条件,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统一配制药物,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

  (三)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四)全面排查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整治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等,明确人员配置要求,认线.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关键设备和装置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并保障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

  4.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维护,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对放射科、医用氧舱、同位素室、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五)贯彻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六)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七)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开展县乡医疗机构运行病历质量评比活动。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开展“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1.贯彻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万里行”活动。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指导。县卫生局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万里行”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万里行”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及时将本辖区内开展“万里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活动总结上报州卫生局。

  3.督导抽查。州卫生局对县卫生局和医疗机构“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或抽查,并通报检查或抽查结果。

  认真总结开展“万里行”活动的经验和成效,部署2010年度“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开展2009年“万里行”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医疗机构要重视内涵建设,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训、教育、检查相结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检查力度,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设施、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杜绝医疗差错。

  医院职能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在职能和医疗护理活动中所形成、积累、归档保存并有利用价值的各类档案统称为医院综合档案,包括有人事档案、文秘档案、财务档案、教学科研档案、病历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图书馆档案等,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涉及医院的每个部门,融入医院的全方位信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要的增长,如何做好综合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保障和促进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档案工作者的一个挑战,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1档案属于医院整体的一部分 医院综合档案是医院管理者与医务人员辛勤劳动的见证、智慧的结晶,记录着医院成长经历和演变过程,是医院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2档案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实时记录 医疗档案是医疗护理活动的实时记录,能为后人总结经验提供直接依据,为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医疗活动是一门经验学科,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就离不开档案资源的帮助,以避免耗费多余的人力、物力、财力。

  1.3档案利于医学科研成果的总结、开发、推广和应用 在生命医学研究中,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要想扎实进行科学研究,获取更多的成果,总结前人的经验,就必须掌握大量充分可靠的资料,这就要档案材料的支持。同时,通过客观的医学科研档案资料的交流,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以便更好的推广应用和服务。

  1.4档案是医患双方权益的保障 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记录,是维护医患双方权益的依据,档案对于处理医疗纠纷、保证医院稳定的工作秩序、促进医院持续性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5档案管理对推进医院工作的益处 伴随办公自动化、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档案工作发展的重点与必然趋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有效的推进医院的规范化管理,能满足医疗卫生方面更多的需求,详实、丰富、便利的档案服务能为医务人员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促进教学、科研能力具有现实的意义。建设完善良好的档案管理体系能为医疗业务带来优质高效的服务。便利综合档案利用能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决策提供原始依据,对促进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2.1.1部分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从整体上看,多数医院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偏低的,综合档案管理呈现的是多头管理的局面,部门间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各个部门管理职责不明确,再加上部门间管理方式的差异性,造成医院档案管理的混乱局面,管理的标准化难以实现。同时随着新的先进设备和管理手段不断更新,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修订,致使有些很有价值的科研科技成果,未能及时整理归档,有些虽进行整理归档,但由于执行的是旧的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着档案资料内容重点不突出,缺项漏项,图表资料和文字资料不符等现象。还有就是档案收集归档过程相对缓慢,根本不能发挥科技手段在管理中的作用,没有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2.1.2档案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问题,汇编资料时缺乏外部信息,专题汇编资料多来自院内信息,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工作人员缺乏主动积累、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的意识,多是需要时才着手编,甚至才开始补,从而使档案编研和材料的搜集滞后,未能及时地反应出档案信息情况,不便于档案资源的利用。

  2.1.3档案管理手段落伍,效率低下 传统的手工管理制度存在着检索困难,查准率低、费力耗时等诸多不足,但很多医院档案管理仍保留在传统的模式上,缺乏完整的检索工具,档案检索和内容查找都很困难,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造成通过档案资料的查阅和分析获得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2.1档案管理格局混乱,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 医院档案管理多由设在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档案室负责,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医院行业管理的要求,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和部分实物档案、音像档案等,而人事档案有人事部门管理,科研档案由科教科管--医疗病历档案由病案室管理,胶片档案、病理切片档案、各种影像图文档案等分属各个业务科室自己管理,在一个单位内形成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较为混乱,导致部门间职责不明确。

  2.2.2医院档案常常不能及时完好归档 在档案材料搜集过程中,由于档案观念较淡薄,制度约束不够,各部门、各人经常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随意存放,造成档案资料零星不全,归档不系统、不完整,归档资料连续性差等现象。

  2.2.3人才人事档案的监管缺失 由于医疗技术人才的激烈竞争,医疗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多来自人才交流中心,该部分人员都是通过人事的途径来管理人事档案。一旦涉及调入调出等人才流动问题,在档案交接和转递过程中,由于缺少第三方审查监管,出现档案材料的丢失或损坏的现象极为普遍。

  2.2.4医院对科技科研档案管理不到位 医院的科研或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宝贵的资料,从项目计划到项目报告,包括其中的、实验数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统计、人才梯队培养和建设等,没有跟踪性纪实性的材料积累,造成随后材料的无法收集,并且随着医院人才的流动,这些成果往往会被带走,大量的资源都被浪费掉,因此难以推动医院的医疗技术创新和研究工作。

  2.3档案管理方式整体协调性差 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形成医院各档案管理部门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各部门间管理协调性差。还有各自使用不同的档案管理软件,管理方式及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也不同,难以在医院档案系统内自由、方便地交换档案数据。在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上,有的医院还在低水平状态下重复徘徊,造成人财物浪费;即使许多医院已经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但未健全部门协调合作机制,也不利于综合档案资料的共享。

  2.4.1档案管理人员观念陈旧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藏轻用为保管而保管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长期形成的封闭、被动、单一等传统观念,严重拖延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进行。

  2.4.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属于二级科室,人员本来就偏少,特别是档案专业人员更是缺乏,档案管理人员多由非专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担任,大多由其他的科室分流来的。虽然经过培训后,他们懂得基本的查找、归档的工作,但其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还是很少,很难对档案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更不用提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突破和创新了。在业务上尤其缺乏在医学和档案学两方面都能精通的人才,形成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水平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的局面,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化医疗行业对档案管理的需求,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4.3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学习不够 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医院侧重于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对档案管理人员重视不够,没有对该部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知识更新方面更显得落后很多,素质不高。

  2.5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医院很多人都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导致员工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度不足,医院对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也不足,没有认识档案工作建档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利用是目的,没有认识到充分开发现档案资料能为医院的持续性发展充实的依据,造成很多人档案意识较淡薄,随意处置医院档案,导致档案材料的丢失和损坏。

  2.6.1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低 很多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系统使用率低,信息存储量小,没有达到充分开发利用的目的。目前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是今后档案管理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比如很多医院都开始尝试着使用电子病历档案、局域网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实验室信息系统、影像学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等已经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在医院管理中起着越来起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医院不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那医院的档案工作将明显滞后于时展的步伐。

  2.6.2档案管理软件利用效率差 目前各行业管理软件发展得相当完善,但在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档案管理者参与较少,很多档案管理软件设计者不能将档案管理的专业要求很好地实现,因此不能使管理软件体现出快捷、方便、高效的特点,造成软件使用中经常出现信息输入困难、归类不严谨、搜索结果错误等问题。市场上缺少良好的管理软件,也严重影响医院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

  3.1以科技科研档案促进医院科研发展 医院发展离不开科技技术的支撑,医学属一门实践性科学,有许多疑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使得医务人员要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反复总结、探索,才摸索出行之效的医疗技术解决难题。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科研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我们要将科研管理与科研档案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挖掘科技科研档案中蕴藏的科技信息,充分利用好科技科研档案,使之成为科研立项、实施以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科技兴院、科教兴院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充分利用科技科研档案,开发、推广和应用科研成果,加快医院科研能力的提高,能为医院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2以病历档案促进医疗质量 医院综合档案最主要的就是病历档案,他是评价和衡量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病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高、时间性、实用率强,专业技术性强,其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好收集、整理、组卷、登记、分类、编目、编码、排号、贮存和档案的检索、利用等工作,病历档案中包含了医患双方大量的医疗信息,对之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分析,能准确及时的反映出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变化,以及医疗业务发展状况,为医院决策层提供最有价值的原始信息。病历档案的查阅利用包括医院感染、新农合、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公检法、计划生育、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伤残事故、民事案件、疑难病例、转院会诊病历复印件等。做好病历档案管理,能直接体现医院业务管理水平,影响医院业务建设的决策,便于科室总结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控制,为医院持续性发展提供的有力保障。

  3.3以设备档案促进技术质量 医疗设备的配置情况能真实反映出医院的业务水平,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直接联系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能为医院全面、准确地了解设备购置、使用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查考凭证,也是设备的正常运转的保障。设备档案在大型仪器的引进和维护必不可少。充分利用好设备档案考查、大中型仪器设备的论证,对了解设备使用频率、使用寿命,做好预测服务,为及时购置、更替设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避免资源浪费,是加强医院宏观调控、保障医疗技术质量的重要途径。因而,设备档案也是保证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影响医院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3.4以人事档案促进人才选拔 医院的发展,最关键是人才,其是推动医院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动力。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全面真实的干部人事档案倍受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真实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是组织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评价人才必不可少资源。此外,各类医疗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的调配等方面,都离不开对人事档案利用。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就可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科学的检索,提供借阅全面、系统、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保证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上充分实现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5以医德医风档案促进行风建设 行风建设是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囊括医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形成的各类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包括患者对医生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评定、医院员工的年度考核、患者及其家属的表扬与投诉等,医德医风档案是综合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完善的医德医风档案建设,将每位职工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廉政建设情况等作为专题考证,为医院将根据医德医风档案评选出专家名医、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优秀护理人才、服务明星、先进工作者等提供便利,为宣传医院文化,保证医院声誉,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要做好综合档案管理,为医院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4.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综合档案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领导重视是前提,医院领导必须率先增强档案意识,切实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使之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时,医院要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管理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需要,提供及时、可靠的服务;要充分利用掌握信息资源的条件,密切关注医院建设各方面工作,为医院管理提供资政决策服务;要不断完善档案服务的新手段、新措施,确保将相关档案收集好、保管好、利用好。

  4.2.1档案管理人员除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外,要注意侧重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视网络知识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的水平。大家要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档案管理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及档案管理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通过交流,使之了解别人的先进经验,及时查找自身不足,吸取好的经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2.2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要仅局限于档案的接收、征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方面。

  4.2.3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法已不适应时展要求,档案管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档案管理者就要勇于探索、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在思路上不断创新,在工作方法上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3加强档案基础工作 提高档案质量主要是抓好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编目、保管等基础工作。档案的收集是档案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档案收集不到,就谈不上立卷归档等其它各个环节。在档案质量问题上,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对不合格档案要拒收,对不按期归档的单位和个人要督促其按期归档。档案质量问题还可列入人员绩效考核中,以保障提高档案质量,做到及时收集、准确整理、完整归档、安全保存。

  4.4.1要加强档案的保管设施,如设置专门的档案库房,配备必要的安全保管设施。

  4.4.2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进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医院档案按照行政管理、党群管理、基本建设等进行分门别类,然后输入到计算机里,通过对计算机具有检索的功能,进行快速的检索,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既方便又高效,如此,不仅可以节约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更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能够得到准确、快速的体现,获得良好的效果。

Copyright © 2021-2023 雷火电竞(中国)平台网站 版权所有
电 话:13298323885    手 机:13298323885   传 真:13298323885    E-mail:admin@niukid.cn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科路25号院2号楼18层1807号
豫ICP备2021004807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免费咨询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