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嘉祥:豆田中探索“藏粮于技雷火电竞”
9月24日,在山东省西南部小城嘉祥县举行的第六届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存祥的一席话指出了大豆面临的严峻现实。作为国内第四大粮食作物、第一大油料作物、第二大饲料作物,我国大豆供应关乎着米袋子、油瓶子、肉案子,目前众多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正联手以实际行动破解单产提高难题。
驱车从嘉祥县出发,大约20公里行程,一大片绿油油的大豆田出现在记者面前。
9月22日,中国种子协会的专家们到这里观摩;9月26日,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一批专家也到这里观摩……“非常不错”是外界给予这片大豆田的一致评价。这片大豆田并不普通,而是该县大豆优新品种展示示范区。
这片占地300亩的区域,展示了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嘉祥县24家种业企业的优新品种,以及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34家科研院所的新品种。嘉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高先涛统计了一下,“共计626个大豆新品种”。
陈庆树经营了1000多亩地,主要种植圣豆101和圣豆3号,承担着嘉祥当地种业公司的繁种任务。这位尊农家庭农场负责人给科技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等到10月中旬收获时,每斤豆种的价格能比商品豆高0.5元,这就意味着每亩地能多挣200多元。
“大豆曾经是我们的优势,如今是我们的痛点,主要是我国大豆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一直很高。这是短板,也意味着潜力。”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认为,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发挥种业科技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增强大豆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
“加力扩种大豆油料”,这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一句线年聚焦大豆生产,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提高大豆产量,一是靠增加面积,二是靠提高单产,前者将目光瞄向盐碱地,后者向土地、向品种、向管理要产量。
“目前,我国现有1.4亿—1.5亿亩的耕地种植大豆。从实际看,复合种植和盐碱地扩种是增加大豆产能的突破口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提到一个大豆品种——齐黄34。他认为,齐黄34是个优秀的大豆品种,具备增产所需的一系列条件。
齐黄34是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徐冉团队育成的大豆新品种,10年来已经累计5次打破山东、山西、甘肃等地的大豆亩产纪录。尤其是2021年,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里,齐黄34实际亩产605.2斤,实现盐碱地大豆产量新突破。
在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齐黄34被摆在显眼位置。2018年,该公司以1800万元高价拍下齐黄34品种独家经营权。
但在今日,这家企业让渡部分利润,授权国内16家种企联合推广。从1家到17家,种企合力,加速推广新品种。
齐黄34的故事是大豆界新品种崛起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在嘉祥,在山东,乃至在国内,类似的新品种还有很多。
走进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门,38个自主研发的大豆新品种被装在透明瓶子里分列左右,接受“检阅”。这些品种都出自该公司董事长、农民高级农艺师钱振亚之手。
他随手拿起一瓶大豆种,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这是我们自研的高产品种郓豆1号,别看它外形不出众,但亩产能达到717.46斤,荣获2022年全国夏大豆金豆王高产竞赛全国第二名、山东省第一名,刷新了山东夏大豆高产纪录。”
“大豆是目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精力投入多、工作难度大的一个作物,高油品种攻关、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单产提升行动等,都是难事、大事、要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处长汤松对记者表示:“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大豆全产业链发展问题清单,梳理出品种、技术、机械装备、加工产销、政策等5类、30个方面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逐个推动破题解决。”
他强调,要在措施上重点强化“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在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华亚试验站里,钱振亚和同事们将齐黄34、郓豆1号、华豆17等96个大豆品种种到地里,期待新品种挑起大梁,但这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他们使用了水肥一体化高效灌溉设备、智慧农机管理终端系统等现代农业设施,推广“加、增、促、助、减”五步提单产关键技术,只为“让更优秀者脱颖而出”,筛选出高油、高产、优质的大豆新品种,为新品种推广按下“加速键”。
从“好豆种”到“种好豆”,新装备、新技术、新方法的作用不可或缺,嘉祥人正在努力寻求大豆单产突破,国内大豆产业链条上的科学家、企业家、种植户们也都在努力,尝试各种途径。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